峰暴是真实事件吗 (峰爆是真实事件嘛)
在今年上映的众多电影中,灾难片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中国医生》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契合当下抗疫的社会大环境,最终票房高达13亿,但口碑却只有6.9分。
《峰爆》以全球地质变动为背景,聚焦中国铁道兵和基建工人,讲述了灾难来临时众多人员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
照理说这种众志成城的电影不但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集体荣誉感,还能让大家体会到基建工人的不易,特别容易激发观众的泪点。但是最终票房仅有4亿,口碑6.3分,徘徊在及格线上。
在网友评论中,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洪翼舟、洪赟兵父子俩的感情戏是被吐槽最多的。
洪赟兵是一名退伍铁道兵,年轻时一直忙于工作不常在家。儿子洪翼舟就职的中国铁建,就是由铁道兵集体转业而成。
洪翼舟十二岁时,他骑车带着生病的母亲前往医院。谁知意外发生,母亲坠河身亡。从那以后,洪翼舟就特别怕水,并对母亲的死感到深深自责。后来父亲对他的严厉、不认可,他都当成了父亲在怨自己。
其实洪赟兵只是扮演了严父角色,想让儿子更加上进,自己更是从没怪罪过儿子。
就是这么三两句话早就能说清的事情,父子俩误解了二十多年。
电影在开头洪翼舟落水时就穿插了一个回忆镜头。时间虽短,却对剧情有着撕裂的影响。
中间洪翼舟去救助掉入溶洞中的包括父亲在内的几名乘客,父子俩在寻找出口时,针对这事敞开心扉达成和解。
前面的回忆、父子俩和解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父亲的牺牲做准备。
在洪翼舟去执行炸山任务时,遇到了爬不过去的陡峭位置,父亲以自身作为踏板,帮洪翼舟跳了过去,但自己坠崖身亡。
这是电影有意塑造的两个泪点之一,同时又避免了个人英雄主义。
从电影整体来看,应该是这么个逻辑——为了塑造泪点,需要让观众对做出牺牲的人有足够了解,所以要把他的背景设定交代清楚,否则就成了纸片人。
但是电影选择的用来塑造父子俩感情的故事——母亲坠河,却与电影整体调性特别不搭。
外面滑坡、泥石流,准备炸山了,里面还在谈论多年来的误解,把温情片情节放在灾难片中,怎么看怎么出戏。
像这种泪点情节感人,塑造人物情节拉跨的情况并不只有这一处。
十几万百姓的生命与十年修筑的隧道二选一,是电影塑造的另一泪点。电影借此讲出了我们与西方人的不同“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几句台词虽短,力量却很强,加上后面作为指挥的丁雅珺去劝说曾经亲手修建隧道的工人们,不少网友都表示感动到哭。
可是电影离谱的也在这里,正当工人被说服前去炸隧道时,指挥部接到洪翼舟的信息说可以炸掉牛冠山,不但同样能阻止滑坡,成功率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远远超过炸隧道的百分之四十五。
在这之前,众多专家已经下了定论“炸掉隧道是唯一的方法”,可是为了凸显主角的作用,又强行来一个反转,那么前面的情节全都没了意义,也让这一群专家真正成了“砖家”。
电影这种骗人伎俩还不止用了一次,就更加让人无力吐槽。
结尾时,洪翼舟把所有炸药丢进了山洞,任务完成,人也整个虚脱了。正当大家都以为洪翼舟即将牺牲时,他突然接到女朋友的电话,然后满血复活跳到了飞在半空的飞机上。这一跳,让他从凡人成为了超人。
如果真的往细了琢磨,父亲洪赟兵更像是被强行写死的。
在攀爬90度的陡峭岩壁时,父子俩居然是徒手爬的,还只遇到了那一个过不去的坎。电影虽给了一个工具包掉下山崖的镜头,可是明知道要爬山,也知道牛冠山的地质松软,丁雅珺都坐飞机过来了,就没想到带点装备过来?
从炸弹的重量来看,把登山设备输送给洪翼舟是完全可行的。
上面几个槽点虽在电影中占据了很少的时间的,对于故事流畅性上却有很大影响。而其他方面,《峰爆》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比如有意加入了在商店购买商品只让扫码付款却拒绝收取现金的情节,这在现实中曾出现过还上了新闻。(对于拒收现金行为可以进行投诉)
洪翼舟父子救下的几名乘客,电影有意强化了人物背景。
小男孩由于玩游戏被父亲打了,于是想去姥姥家;女孩出了事故,还一心想着直播;保险员掉下溶洞,第一反应却是保险单子。
《峰爆》聚焦铁道兵与基建工人,以灾难片的形式将其工作场景与艰辛融入其中,是一个比较少见的题材。同时电影还有一个隐含的内核——普通人的安宁是由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而这些牺牲甚至不为人所知。
虽然电影有不少瑕疵,但是泪点打脸却感动,人物不喜却丰满,依旧是一部优秀作品。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本文由火源体育发布,不代表火源体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chhysm.cn/yazhoubeisaishi/1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