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多哈12月17日电(记者 卞立群)不知不觉,来到卡塔尔已经一个多月。记得在小组赛阶段密集赛程重压之下透不过气时,我还数过日子感慨怎么还没到一半,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此时此刻,就这么到了即将进行季军战和决赛的节点,卡塔尔世界杯真的到了尾声。
尤其当去过好多次的海湾球场、974球场、贾努布球场、阿图玛玛球场陆续完成世界杯使命时,离别的意味就更加浓烈。
说实话,在此次卡塔尔之行前,我颇为头疼。作为一名常年报道中国足球的记者,该如何报道一届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
但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因为足球中有太多能引发人们共情的东西,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逐梦的球员们激励,也会为不同国家球迷对于足球纯粹的热爱与疯狂感动。
当然,也不免有些失落之感。
世界杯越热闹,中国足球就显得落寞。不过,作为一名记者,正是通过现场报道世界杯,我对于足球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更多思考,这倒对于之后报道中国足球十分有益。
到了世界杯尾声阶段,当然不能仅是自己惆怅,我与几位中国记者聊了聊报道这届世界杯的感受,其中不乏很多常年在一线的资深体育记者,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马德兴
资深中国足球记者
第7次现场报道世界杯
这届世界杯我印象最深的是阿根廷对阵沙特,因为沙特队的变化太大了。世预赛12强赛阶段国足和沙特交手过,感觉当时他们球风偏软,但是过了8、9个月后对阵阿根廷,没想到球风会变得这么硬,特别是身体对抗方面,感觉这支球队已经有点不认识了,我对这个变化也有些没想明白。
看了沙特队,我就在想如果中国足球没有身体作为基础的话,不光会和世界足球,可能跟亚洲足球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但看看我们现在国内球员的身体状态和比赛节奏,确实没法讲了。
世界足球发展很快,悲观一点讲,可能中国足球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太多希望了。不是说足球人不努力,而是我们对于足球的认识和认知差得越来越远。
张楠
资深体育记者
第4次现场报道世界杯
我感觉这届世界杯上中国记者比之前少了很多。而且之前现场报道世界杯和欧洲杯,都是有工作台的,没怎么遇到过坐席。俄罗斯世界杯开始的时候我遇到过坐席,这倒可以理解,因为全球媒体越来越多了,也是为了保障大家都能进入到场内。当时坐席区域也很好,就在教练席的背后。
但这次世界杯,我不太能接受的是,坐席区域是跟球迷在一起,这确实很影响工作,因为没有状态去工作。还有一个感受是,真的到了一个融媒体、新媒体的时代,很多外国记者也是文字记者身份,但他们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用视频的模式去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应虹霞
资深体育记者
第3次现场报道世界杯
我从业20多年,一直关注日本足球,也写过专著,所以我对日本足球有很多专业的观察。这么多年,日本足球第7次闯入世界杯,我也是在现场第3次看他们怎么去冲击八强的目标,虽然这次还是倒在了16进8,但进8强是迟早的事情,他们的实力已经到了。
4年的周期里,我们的国足总在推到重来。但反观日本足球4年过去了,从上一届2:3不敌比利时之后学习了很多。
说到报道这届世界杯的感受,我整体感觉从内容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我们体育媒体的环境比较悲哀,对专业内容的需求急剧下降。有时候也会自我怀疑,这种专业和深度的内容还值得吗?真的需要去坚守吗?很有可能这是我最后一届现场报道世界杯了。
秦游夏
资深德国足球媒体人
第2次现场报道世界杯
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对阵日本队的比赛,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团结在一起。德国队连续两届世界杯小组赛没出线,加上上届欧洲杯止步16强,3届欧国联成绩也很惨淡。可以说德国不是一个足球强国了,到了一个需要深思的阶段。
从报道的感受来说,可能因为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天举办世界杯,所以感觉球迷没有以往那么多,球场的氛围也一般。而且这届世界杯赛程比较密集,作为记者确实感觉有些累。虽然八座球场距离不是很远,一天甚至可以跑两场比赛,但是少了一些人文的地方。
比如2018年世界杯我们可以在一个城市待2、3天,去采采风,在人文上与足球进行结合,但是这次就很难了。
曹思颀
体育产业记者
首次现场报道世界杯
到现在我还是感觉很新鲜的,触发了很多好奇,想了解更多关于世界杯的东西。我觉得不管是中国足球,还是我们中国媒体记者,一定要多到现场,多和体育赛事发生最直接的联系。
在现场,你的眼睛会看到很多更真实的东西,可能我们看到日本队、摩洛哥打出好成绩,就在想中国足球怎么去学,但我觉得学之前还是更多从亲历者视角去体会,去看他们的思路是怎样的,再去谈能不能学、怎么去学。有机会的话,还是希望中国足球、中国媒体多在现场,多去经历。(完)
本文由火源体育发布,不代表火源体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jchhysm.cn/yazhoubeisaishi/13382.html